close
水晶獎座


到了清朝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鹹豐十一年,先前響應太平軍撚匪也同時崛起,聲勢頗為猖狂,由東魯山東省席捲而來。當時正值上元節元宵節清河的大小官員們正端著酒杯觀賞著花燈、聽著優美的樂曲,絲毫沒有防備宵小盜匪的心態與作為。當撚匪成千上萬的騎兵洶湧而至時,這些官吏們才驚慌得作鳥獸散。百姓們遭到撚匪焚掠擄殺,慘況真是難以形容。

 

撚匪在此地禍害了三天,深居在廟中的吳貞女等人都還不知道外面的情況,直到有鄉親在逃難時,爬上了廟牆對著裡面的人告警,招呼師父們趕緊逃走,比丘尼這才出門查看,果然建到山谷中處處都有賊兵的旗幟、四周都傳來了賊兵的擂鼓號角悲哀肅殺之聲,趕緊返身回到廟中緊閉上大門,對廟內眾人說:

 

「賊人來了,該怎麼辦呢?」

 

吳貞女從容的整理了身上的衣物、穿上鞋子,然後跪求母親訓示。起初母不明所以的瞪大了眼睛看著女兒,過了一會兒之後,似乎明白了女兒的意思,就對她說:

 

「那些豬狗不如的傢夥們打著反抗朝廷的名號,卻肆意的姦淫擄掠荼毒百姓,連我都不想遇見他們,更何況是妳呢?好吧!這次娘就從了妳的意思,咱們娘兒倆就一起上路吧。」

 

寡婦聽見母如此一說,自然也明白了她的意思,也帶著女兒一起前去。一行五人來到了河岸邊水淺之處,寡婦見到年幼的兒子正在河邊玩耍徘徊著,就招手對著兒子呼喚道:

 

「兒子,過來!過來娘這裡。你若活著必定會被賊人俘虜,即使你僥倖逃離魔掌,也無法長久依靠兄嫂,為什麼不隨著娘一起去呢?」

 

寡婦的小兒子似乎聽懂了母親的意思,很快的跑了過來依偎在母親與姐姐身旁。比丘尼見狀,雙手微微一拍,說:

 

「善哉善哉,如此仍不愧為是清淨優婆夷啊。」

 

於是六人為保全清白,一齊投水而死。這是那位登上院牆示警的鄉親親眼所見之事。撚匪撤離後,當地的人們聽說了這件事,雖然未能為她們向朝廷請得表揚用的旌旗牌坊,但所有的人都會敬佩得稱讚她們,喃喃說著:「貞女!貞女!」。

 

又過了幾年後,有ㄧ位來自安徽南部的讀書人,偶然來到這吳貞女偕伴赴死之處,站在河邊遠遠的眺望著滾滾河水,忽然見到一名美女立在水面上哭泣著,風鬟霧鬢,儀態萬方,手中捧著一朵赤紅色的蓮花,一邊緩緩走著一邊吟唱著:

 

採蓮復採葉,骨似寒冰心似鐵;猶記湘壘畢命時,魚不敢吞龍不齧。

採蓮復採根,生為貞體死貞魂;既與煢獨又寇亂,生之殺之天地恩。

採蓮復採藕,纓絡垂珠大如鬥;精衛銜冤不敢啼,猶向重泉攜母手。

採蓮復採幹,苦海苦海有彼岸;生亦死兮死亦生,太息重呼諸女伴。

採蓮復採花,彩雲一片喚朝霞;金銀珠寶有宮闕,帝許貞魂去作家。

 

這名讀書人正癡癡聆聽著歌聲時,忽然有一個似乎是認識河面上美女的當地人,驚訝而突然的高聲喊著:

 

「那是吳貞女啊!」

 

聽聞呼喊聲,美女放下了那朵赤蓮花而瞬間消失了。再定睛一看,那朵赤蓮亭亭而立生長在水面上,高約有十丈,散發的光芒照耀著天上的雲彩,持續了一小會兒之後這朵赤蓮花才化為烏有、消失不見。

 

-----

 

懊儂氏對此評論說:

 

蓮花,它的根莖剛強正直而且出汙泥不染,蓮子(蓮蓬)倒垂向下而且苦心、實(蓮子)多,是一種天性潔淨的東西。若非是那九死不回的貞潔女子,又有誰能當之無愧的以蓮花作為象徵呢?手持赤蓮的神女吟唱歌詞這件事雖然近乎於虛幻,然而歌中文辭令人感到悲傷,要將之當成夢幻泡影也行,要當成敘述死者事蹟表示哀悼的文辭也可以。因此當以月光為披肩、以清風為衣裳的蓮花,亭亭玉立的出現在水面之上,這豈會是它的自我炫耀?當其月帔風裳,亭亭出水,豈自炫歟?反而因為它的出現,令世上那些無能又戀棧官位、只知道藉著官職累積囊中財物、遇到那些叛軍來襲等生死大事時便貪生怕死的為人臣子之人,與蓮花相比當慚愧不已。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撚匪」,又稱「撚賊」(清朝官方所稱)、「撚軍」,約與太平天國同時崛起的反武裝勢力。撚匪騎兵縱橫)等地,持續十多年,終被李鴻章左宗棠所平定。

 

:「鼇山燈」,時期,元宵節時佈置花燈,疊成鰲形,高峻如山,稱為「鰲山」,也作「鼇山」。

 

:「鈞天曲」,亦作「鈞曲」,即「鈞天廣樂」,神話中天上的音樂。

 

:「清淨優婆夷」,佛教的在家信徒,男性稱「優婆塞」或男居士,女性稱「優婆夷」或「女居士」。在家二眾需遵守「五聖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受持這五聖戒者,男性稱為「清淨優婆塞」或「清信士」,女性稱為「清淨優婆夷」或「清信女」。若在家弟子破此五戒,就不能算是清淨了。詳細解釋,參見網頁:《慈光山資訊網.人乘佛教觀 - 第一集.持五戒之益》

 

:「九死不回」,「九」形容多次,「回」同「悔」,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誄詞」,「誄」音「蕾」,敘述死者事蹟表示哀悼的文辭。

 

改編自 《夜雨秋燈錄》

 

原文:

 

《夜雨秋燈錄》.卷七.十丈蓮

 

余亂後售書賣畫,時客於古淮陰市上,每聆裏巷婦孺嘖嘖道吳貞女事。頃又幕遊嵫水,晤胡君少瑜上舍,詳述貞女之生死崖略,輒口鑿鑿,淚涔涔焉。

 

吳貞女,清河人,其父諱慎裕公,儒士也。

……

女刺繡雕繪,宛轉如生。人得其佩囊等物,則珍襲之以為寶。

……

至鹹豐十一年,撚匪猖狂,由東魯席捲而至。時正上元節,大府方銜杯看鼇山燈,聽鈞天曲,不為防。萬騎沓至,官吏始鳥獸散。邑之民遭焚掠擄殺,慘何可言。越三日,貞女輩尚閉戶不深悉。會裏有被脅者,登垣告之。尼出,果旌幟遍山谷,鼓角作哀音,歸急扃其扉,曰:

「賊至矣,奈何?」

女從容整衣履,跪求母訓。母瞠視良久,曰:

「若輩犬羊肆淫毒,我且不忍見,況汝乎?行行,吾其從汝志。」

劉聞之,亦攜女出。已同至淺水,見幼子方徘徊岸側,劉呼之曰:

「兒來兒來,兒生必虜,即免,兄嫂亦不可久居,蓋相從地下。」

兒果奔至。尼見之,撫掌曰:

「善哉善哉,是方不愧清靜(淨)優婆夷也。」

於是六人一齊投水死,此脅從者所親見也。賊颺,邑之人士聞之,雖未請旌,莫不曰「貞女貞女」雲(雲)。

 

又數年,一皖南士人,偶至貞女死所,臨流瞻眺,忽見一美女子,哭立水面,風鬟霧鬢,儀態萬方,手捧赤蓮花,冉冉行且歌,歌曰:

 

採蓮復採葉,骨似寒冰心似鐵;猶記湘壘畢命時,魚不敢吞龍不齧。

採蓮復採根,生為貞體死貞魂;既與煢獨又寇亂,生之殺之天地恩。

採蓮復採藕,纓絡垂珠大如鬥;精衛銜冤不敢啼,猶向重泉攜母手。

採蓮復採幹,苦海苦海有彼岸;生亦死兮死亦生,太息重呼諸女伴。

採蓮復採花,彩雲一片喚朝霞;金銀珠寶有宮闕,帝許貞魂去作家。

 

士人方癡聽,忽土人有素識女者,遽呼曰:

「此吳貞女耶!」

女遺花而杳,亭亭植水面,長可十丈,光燭雲霄,移時方烏有。

 

懊儂氏曰:

蓮者,根勁直而汙泥不染,子倒垂而苦心實多,淨品也。非九死不回之貞女,誰克當之而無愧也?歌雖近幻,而辭則近悲,作泡影可也,作誄詞亦可也。當其月帔風裳,亭亭出水,豈自炫歟?亦以愧夫世之為人臣子,駑戀其位,橐飽其祿,大變當前而貪生怕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