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多從烏石港搭船登上龜山島,繼遊覽過島上的龜尾湖、龜山分校舊址、百合花海、拱蘭宮(普陀巖)、聚落遺址及生命之泉後,
接下來解說人員就帶著大夥兒去走龜山島軍事坑道,從南岸碼頭旁階梯往「島孤人不孤」立碑上走,駁坎上方有許多粉紫色的野生蘭花。
駁坎上可俯瞰龜尾湖風光,遠處的白色長棟平房是安檢所(以前的龜山分校)。
早期外海漁船可開進龜尾湖停放,但民國58年之後,因颱風帶動海底石塊堵塞,原有航道現已改成本區道路,
此處有一座廢棄機槍,龜山島自國軍於民國88年底撤軍後,移由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由軍事管制區開放為觀光島嶼。
旁邊有一旗桿旗座,當掛上綠旗是開放登島時間,若掛上紅旗就表示「封島」,除海巡署駐島人員外,任何人都不得留在島上。
龜山島開放時間:一般民眾登島開放時間為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上午9點到下午5點,但每年6至9月調整為上午8點30分至下午5點30分。
龜山島附近2至3海浬海域較淺而平坦,許多魚群在此聚集,使龜山島名列臺灣三大漁場之一,也是宜蘭主要的賞鯨豚地點。
民國66年撤村以前島上居民多以捕魚維生,如今只剩一座龜山漁港意象碑,在行政區域的劃分上此處是頭城鎮龜山裏。
龜山島軍事坑道入口位於「島孤人不孤」立碑後面,面向崗哨右邊的後方,入口處設有坑道平面示意圖,主要坑道高3.5公尺、寬3公尺。
1條主坑道加上8條分支坑道總長約800公尺,一般參訪路線從坑口進入至1號90高砲陣地長約200公尺。
坑道主體為水泥結構,設有燈光照明,依照海面風向不同,今天從坑口進來坑道是順風方向,風從後面吹來,這坑道如果夏天來可享受自然冷氣呢。
從坑口至1號90高砲陣地步行約5分鐘,此處仍留存一座廢棄的90高砲,而看到「射擊能力範圍圖」從這個方向打出去的砲彈,目標卻是頭城、礁溪、宜蘭的外海一帶。
為什麼槍口向內而不向外呢?難道國軍是要打自己人嗎?
其實不然!這是作戰策略的考量,當敵軍欲靠岸登陸時,我方可於岸上及龜山島同時開火,形成交叉火網佈署防止敵軍侵襲臺灣。
所以龜山島在軍事上的戰略地位相當重要,而有「龜蛇守海口」趣談。砲陣地的屋頂密佈針狀突出物稱為「消音錐」,用以降低砲擊音量免造成砲兵傷害。
參觀完龜山島軍事坑道之後,下個行程就是繞島了,遊客一列縱隊紛紛登船,南岸碼頭海巡安檢人員又再次清點人數。
龜山島分為龜首、龜甲及龜尾3個部分,據載本島東西長3.3公裏,南北長約1.7公裏,海岸線總長約10公裏,島嶼面積計2.80平方公裏。
今天採逆時針方向繞島,從南岸碼頭出發,依序會看到砲陣地機槍口、眼鏡洞、海底溫泉、401高地、龜首批髮等奇妙景致。
龜山島是一座火山島,地質成分為安山岩,是數十成年前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而成。
在峭壁與海面交接處,因受海水的侵蝕而形成半圓形的山洞為海蝕洞 ,從海上眺望形似「眼鏡洞」而名為龜山八景之一。
繞島經過龜山島頭部,不同角度有不同風貌,龜首其實是火山錐,火山熔岩冷卻後、所造成的特殊地質構造稱為「龜岩峭壁」,
而此處傳來濃烈撲鼻硫磺味,有地熱溫泉自海底冒出,據說溫泉的溫度高達100度C,魚類不敢靠近(如果靠近就會被煮熟了),此處海面也形成明顯不同顏色。
遊艇慢慢繞島之後來到另一側,原本看到龜山島的龜首是在右側,此時龜首變成在左側,而讓人有「龜山會轉頭」的錯覺。
島上最高點海拔398米,加上3米的兩層觀景臺共高401米,稱為401高地,為臺灣離島的第二高山,僅次於蘭嶼。因山頂時有雲霧,而有「神龜戴帽」之說。
每當朝陽初升時,站在頭城鎮海岸遙望龜山島,猶如巨龜朝日而行。龜山朝日的美麗景色,被列為蘭陽八景之一。
至於「龜首批髮」,則是因其頭上的背部的山稜,因地形造成不同顏色深淺變化如批髮而得名。
龜山若蓋頭,大雨隨時到,可說是從前宜蘭人用來判斷天氣變化的指標,意指如果龜山頭部被烏雲遮住了,就快下大雨了。
隨著遊艇乘風破浪向前行,前方已望見北岸碼頭,續駛回烏石港。
再會了,龜山島,雖然今日天候不佳,但是遊歷過島上的風光及繞島之後,對於龜山島的傳奇故事更讓人心領神會。水晶獎座 103.4.25 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