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飛虎旗是明朝軍隊的旗幟/北港鎮哨角藝陣「震威團」保留1面清朝飛虎繡旗/臺灣民主國國旗 虎旗,反清復明意識型態仍十分強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郝柏村一生軍人本色 抗戰老兵見證歷史 | 政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2020-03-31_230053==wZwpmLygTZxEWNxYjMlNmNkhTY4EDM09yXwIjMflDOx8CZmRXbk9SbvNmLnNXboFnLyA3LvoDc0RHa - 複製==wZwpmLxYzM1MmYwMDMklzMzIDZlFDM09yX2UTMfBjMy8CZmRXbk9SbvNmLnNXboFnL5A3LvoDc0RHa


飛虎旗是明朝軍隊的旗幟/北港鎮哨角藝陣「震威團」保留1面清朝飛虎繡旗/臺灣民主國國旗 虎旗,反清復明意識型態仍十分強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飛虎旗飛虎旗:飛虎旗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團隊榮譽旗獎勵,因藍緞上繡有白色飛虎https://bit.ly/3aAOrIS
飛虎旗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團隊榮譽旗獎勵,因藍緞上繡有白色飛虎,又稱"飛虎旗"。此榮譽於民國24年(1935年)6月15日由國民政府公佈《陸海空軍獎賞與獎勵條例實施細則》時頒行,榮譽的頒授對象不分等級,海陸空三軍,凡戰時特著之戰功者頒給之。由於其獲得難度要遠遠高於青天白日勳章,且數量稀少,所以被視為特殊戰功部隊最高榮譽。
中文名稱
飛虎旗
公佈時間
民國24年(1935年)6月15日頒行
現存
數量稀少
頒授對象
三軍戰時特著之戰功者頒給之
飛虎旗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團隊榮譽旗獎勵,因藍緞上繡有白色飛虎,又稱"飛虎旗"。此榮譽於民國24年(1935年)6月15日由國民政府公佈《陸海空軍獎賞與獎勵條例實施細則》時頒行,榮譽的頒授對象不分等級,海陸空三軍,凡戰時特著之戰功者頒給之。由於其獲得難度要遠遠高於青天白日勳章,且數量稀少,所以被視為特殊戰功部隊最高榮譽。
飛虎旗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團隊榮譽旗獎勵,因藍緞上繡有白色飛虎,又稱"飛虎旗"。
此榮譽於民國24年(1935年)6月15日由國民政府公佈《陸海空軍獎賞與獎勵條例實施細則》時頒行,榮譽的頒授對象不分等級,海陸空三軍,凡戰時特著之戰功者頒給之。由於其獲得難度要遠遠高於青天白日勳章,且數量稀少,所以被視為特殊戰功部隊最高榮譽。
歷史
榮譽旗,是國民政府陸海空軍勛賞方式的一種。早在國民革命軍初建時,就由國民黨中央黨部頒發榮譽旗給在東征戰役中立功的黨軍第1團和第2團(1925年4月2日)。在與紅軍作戰時期,國民黨中央黨部還給在黎川作戰有功的第6師第18旅頒發榮譽旗(1934年10月10日)。除了中央黨部之外,各軍、師司令部也會因所屬部隊立功而頒發各自的榮譽旗,民間團體也會製作其它名目的榮譽旗給部隊。如此種種,機構繁雜、名目眾多、制式不一,給人一種不正規的感覺。
榮譽旗
榮譽旗
為了統一制式、加強部隊的榮譽感和提高部隊的士氣,國民政府於1935年6月15日正式公佈《陸海空軍勛賞與獎勵條例及施行細則》,其中第七條規定,"榮譽旗不分等級,凡部隊、艦艇、航空隊或要塞,於戰時特著忠勇之戰功者頒給之"。細則第十二條還規定,"榮譽旗由最高軍事長官報請國民政府審核頒發之,國民政府核定後,交由最高軍事長官親授或派員代授之。但功勳特異者,得由國民政府派員親往戰地或所在地頒給之"。此外,第十三條和第十九條還規定,"應將受領日期,在陸軍者呈報最高軍事機關備案,在海軍或空軍者,呈由海軍部或航空委員會轉呈最高軍事機關備案"、"部隊、艦艇、航空隊或要塞改編或解散時,所授榮譽旗,應繳還註銷"。這樣一來,榮譽旗的頒發,由國民政府統一授予,終於使它走上的正規化道路。
根據已有照片可以得知,榮譽旗的形制為長方形藍緞,旗面中央有一個大的白色五角星,中心繡有一站力姿態的黃色老虎(虎頭朝向不一)。在五角星的左右兩肩,書寫有黃色或紅色的"榮譽"二字。由於旗面圖案有老虎,故又俗稱"飛虎旗"。根據查閱相關檔案可以得知,榮譽旗從1935年定製到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共有20個單位獲頒此旗。此後,臺灣軍方也只給4個單位頒發了榮譽旗。由此可見,在這支曾經擁有500萬龐大規模的軍隊中,能夠獲得榮譽旗的單位,簡直是鳳毛麟角,其獲旗難度,要比政府頒發於個人的青天白日勳章更難。下面,就由筆者根據現存相關檔案的記載,來為讀者逐一介紹這24個單位的獲旗原因及相關歷史。
收復五原、雜牌獲首旗
榮譽旗的統一頒發制度雖然在1935年就開始實行了。但在之後的5年裡,卻一直都沒有頒發出去。即便是像臺兒莊或崑崙關這樣的大捷,國民政府也沒有想要頒發榮譽旗的意思。這一情況直到1940年初的五原戰役,才得到了改變。
五原戰役是1939年全國冬季攻勢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屬於第8戰區攻勢作戰,從12月反攻包頭、1940年1月的五原淪陷,到3月收復五原結束,歷時四個月,擊斃日軍五原特務機關長桑原荒一郎,殲滅綏西警備軍,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是全國各戰區冬季攻勢中的一個亮點。
飛虎旗
在反攻五原的戰役中,新編第32師奉命進攻一個叫前後補紅的偽蒙軍據點。在一開始的作戰中,先頭兩個營進攻失利,部隊損失較重。在此情況下,第95團1營少校營長趙壽江主動請戰,他把部隊編為三個突擊隊,自帶第3隊攀爬屋頂,運用房串房的方式直插偽蒙軍第5師的指揮部。激戰中,趙壽江頭部中彈陣亡。第3隊在此情況下,仍然奮力作戰,終將敵指揮部殲滅,打亂了偽蒙軍的指揮系統,使新32師在之後的進攻中順利奪下目標,為收復五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戰後,傅作義念其功績,還將狼山縣改名為晏江縣(其中的"江"即為紀念趙壽江之意)。
收復五原對整箇中國戰場萎靡不振、連戰失利的局面註入了興奮劑。為振奮全國軍民士氣,堅定抗戰必勝的信念,國民政府於1940年5月16日頒發榮譽旗於新編第32師95團第1營,使該營成為第一支獲得榮譽旗的單位。琉璃藝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部隊原屬於閻錫山晉系的雜牌軍。榮譽旗頒發之始,竟是給雜牌軍,而且還是給一個營級單位(也是所有24個單位中唯一一個營級單位),這使眾多屬於中央軍嫡系部隊的官兵真正的感受到了羨慕和嫉妒,也為閻錫山和傅作義這些晉系人馬掙足了面子。
1948年12月22日,已經改番號為第267師800團第1營的這支部隊在懷來新保全被解放軍殲滅。
長沙告捷、嫡系創佳績
1941年12月,日軍集結重兵第三次進犯長沙,正擔負長沙城防的第10軍成為了關鍵。
第10軍,屬於中央軍嫡系部隊。然而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第10軍遭到日軍的重創,軍長李玉堂為此被撤了差,此刻正等著移交指揮權給繼任軍長的他。在危難之際,李玉堂會擔負起堅守長沙的重任嗎?
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曾經派人請他復出,但李玉堂不買對方的面子。直到蔣介石親自給李玉堂通了電話,才使他決定擔負起防守長沙的重任。根據曾在第10軍服務的蔣鴻熙回憶,這通電話的內容如下:"(蔣):你是第十軍軍長李玉堂嗎?(李):報告委座,是的!(蔣):你是黃埔一期學生嗎?(李):報告校長,是的。(蔣):那好了,那麽長沙交給你了。"隨後電話掛斷。蔣介石這幾句看似簡單的話,卻包含著處分的解除和校長的信任,既堅定了李玉堂的守城決心,也成就了第10軍歷史中的輝煌時刻。
蔣介石視察部隊
蔣介石視察部隊
12月30日,李玉堂重返軍部視事,並制訂保衛長沙的作戰計畫,召開新聞發佈會公開表示願與長沙城共存亡。1942年1月1日,日軍第3師團集中優勢兵力,猛攻長沙,遭到第10軍官兵的奮勇抗擊。該軍所屬三個師的師長紛紛離開指揮所親臨前線督戰,如第3師師長周慶祥在天心閣、第190師師長朱嶽在興漢門、預備第10師師長方先覺在南門分別督戰。1月3日,日軍又投入第6師團進攻北門至東門地段,第3師團則縮小戰線主攻東門至南門地段,雖然兵力增加一倍,但仍無任何進展。隨著外線中國軍隊相繼投入反攻,日軍第11軍司令部被迫於1月4日夜間下達了撤退命令。
進攻長沙的日軍被迫後撤,沿途又遭到各路中國軍隊的阻擊以及第10軍的追擊,日軍高級軍官多名負傷,中國軍隊取得了抗戰史上聞名中外的第三次長沙大捷。為了嘉獎第10軍在長沙的功績,軍事委員會向第10軍頒發"泰山軍"的榮譽稱號,李玉堂官復原職,還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1942年9月8日,國民政府給第3師、第190師和預備第10師頒發榮譽旗,這使沒能率先獲得榮譽旗的中央軍,揚眉吐氣了一把。水晶獎座
遺憾的是,距第10軍獲旗僅僅兩年之後,這支部隊就結束了它的光榮歷史。第10軍雖然在時任軍長方先覺的指揮下堅守衡陽47天,但殘部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於8月4日向日軍投降了。長衡會戰結束後,第10軍和所屬三個師雖然予以重建,倖存官兵也各自獲得嘉獎(如軍長方先覺、師長周慶祥、容有略、葛先才、饒少偉都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但所獲得的三面榮譽旗卻因為在衡陽的不名譽行為,被註銷了。
苦戰常德、虎賁爭議多
1943年10月,常德會戰爆發。這次為期一個多月的會戰,結果以中國軍隊獲勝告終。參戰各部也大都獲得勛獎,但有一個被授予榮譽旗的部隊卻受到了各種非議。這就是在會戰期間奉命死守常德的第57師。
第57師隸屬於抗日名軍--第74軍的戰鬥序列。第74軍長期受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其官兵素質和武器裝備皆為全國之最。該軍轄有第51師、第57師和第58師,故有"三五部隊"之稱,曾被日軍譽為"支那王牌"。74軍的第51師和第58師都擁有純正的中央軍嫡系血統,惟獨57師源自軍閥孫傳芳的部隊。抗戰全面爆發後,57師編入74軍,經過幾次換血才得以成為中央軍。在上高會戰中,第57師因功獲頒武功狀,還獲得了虎賁師的美名(因部隊代號"虎賁"),就此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主力部隊。
虎賁師
虎賁師
第74軍在會戰中的任務是以主力在桃源西北從側翼包抄日軍,為了吸引日軍,需留一個師在常德堅守,為友軍完成合圍爭取時間,時任第74軍軍長的王耀武將這個任務交給了余程萬指揮的第57師。為了加強第57師的守備力量,王耀武還命令軍炮兵團團長金定洲親帶一個營進入常德城內歸餘指揮。
11月18日,日軍第68師團和第116師團各一部開始對常德城郊的57師防禦陣地發起進攻。以8000多人的一師之力,去阻擋日軍兩個師團的主力,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程萬指揮所部先是在城郊頑強阻擊日軍,24日起又退入城內與日軍展開逐屋逐巷的爭奪,金定洲則以守軍炮兵指揮官的身份督率炮兵還擊日軍。戰至12月2日,常德城已經是一片廢墟,第57師也幾乎傷亡殆盡,但仍在勉勵支撐。
戰鬥打到這個程度,誰都知道再打下去就是全軍覆沒。57師已在常德孤軍堅守了十五天,卻遲遲不見友軍解圍,離守軍最近的第3師此時又被日軍包圍在德山而=無法再前進一步。此時此刻,余程萬發出抗日戰爭中著名的"最後一電"。12月3日深夜,余程萬召集所屬4名團長告知突圍求援的決定,並留下第169團團長柴意新指揮殘部繼續在廢墟中堅持。一天後,日軍占領常德大部,團長柴意新雖然陣亡,但城內仍有小規模武裝在繼續抵抗。
12月9日夜,余程萬帶著援軍回到常德,並在殲滅日軍一個中隊後重新掌握了常德的控制權,日軍主力則為了避免被中國軍隊包圍而開始撤軍。直到此時,在常德的殘垣斷璧中,仍有300餘57師官兵在堅守著。
常德一戰,第57師守軍計陣亡4350人,傷2284人,失蹤358人,其中戰鬥兵幾乎傷亡殆盡,等同於喪失戰鬥力。儘管如此,在日軍占領常德大部的情況下,第57師殘部仍然頑強抵抗到最後一刻。雖然師長余程萬因擅自突圍而一度遭到軍事法庭的判決,但整體而言,57師在常德的奮戰,為友軍包圍日軍爭取了有利時機,最終迫使日軍撤退,為會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944年8月3日,國民政府授予第74軍司令部、第57師和第74軍炮兵團三個單位榮譽旗。其中第74軍炮兵團是全部24個獲旗單位中唯一一個團級單位。
反攻滇緬、眾軍百花鳴
旗桿旗座 1944年4月,在得到美援的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分別對緬北和滇西發起反攻。在緬北,新編第1軍及所屬新編第38師、新編第6軍及所屬新編第22師先後在孟拱河谷、密支那、八莫、新維、臘戌告捷,並重創日軍第18師團,這是日軍與中國軍隊作戰以來所遭受的慘重損失之一。
在滇西,日軍雖然依託複雜的地形和堅固的工事給強渡怒江的遠征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但中國遠征軍依靠著堅毅的精神和必死的決心,前仆後繼的一個一個攻克日軍據點,並將日軍第56師團所屬各守備隊全部殲滅,同樣取得了空前的戰果。
其中第71軍所屬第87師、第88師和配屬作戰的第36師等部在龍陵圍攻日軍三個多月將日軍龍陵守備隊全殲;第54軍所屬第198師在騰衝與友軍第53軍互相配合,經過2個半月的奮戰,全殲日軍騰衝守備隊;第8軍所屬第103師和榮譽第1師在松山鏖戰2個多月,先後發起9次圍攻,終將日軍松山守備隊全部殲滅;此外還有第2軍所屬第9師收復象達、平戛等戰鬥,皆使連年陷入苦戰的中國軍隊得以揚眉吐氣,一雪前恥。
緬北滇西反攻勝利結束後,國民政府於1945年6月21日分別授予第54軍司令部(軍長闕漢騫)、新編第1軍司令部(軍長孫立人)、新編第6軍司令部(軍長廖耀湘)、第36師(師長李志鵬)、第87師(師長熊新民)、第88師(師長胡家驥)、第103師(師長熊綬春)、第198師(師長劉金奎)、榮譽第1師(師長汪波)、新編第22師(師長李濤)和新編第38師(師長李鴻)總計11個單位的榮譽旗。同年9月27日又給第9師(師長陳克非)頒發榮譽旗。使參加緬北滇西反攻的獲旗單位達到12個之多。這是國民政府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給參加同一戰役的作戰部隊頒發那麽多的榮譽旗。
上述12個單位雖然都是因為同一原因獲旗,但它們的結局卻各不相同。
第88師於1948年3月在吉林四平被解放軍殲滅;新編第1軍司令部、新編第6軍司令部、第87師和新編第22師皆於1948年10月在遼寧黑山被解放軍殲滅;新編第38師於1948年10月在吉林長春向解放軍投誠;第103師和榮譽第1師(當時已改稱第42師)於1949年1月在河南永城被解放軍殲滅;第9師於1950年1月在四川筠連起義,後改編為解放軍第167師499團。9月裁撤;第54軍司令部於1954年7月裁撤;第198師於1951年1月改編為第50師,1952年8月改編為第92師,1976年8月改稱第292師。1999年10月縮編為第192旅,2005年7月裁撤;第36師於1952年11月改編為第26師,1976年8月改稱第226師,其所屬部隊於2007年1月裁撤,師指揮部降編為關渡地區指揮部,並延續至今。
湘西立功、三五添新旗
1945年3月,已呈頹勢的日軍作垂死掙紮,其第20軍集中主力在湘西地區發起攻勢作戰,希望能一舉殲滅位於雪峰山地區的中國軍隊及各航空基地。日軍發起進攻後,隸屬於第74軍的第51師奉命在龍潭司阻擊日軍。
師長周志道接受任務後,決定以進攻來作為防守的最好方式,他命令所屬第153團對占據英雄界的日軍發起反攻,該團第2營於4月17日冒雨突入日軍陣地,營長姜期永奮不顧身率先沖入,經一夜激戰奪取了日軍陣地。日軍隨即展開反撲,在之後的20多天裡,第153團團長王夢庚指揮所部與日軍往返撕殺,陣地雖然幾易其手,但最終仍然守住了英雄界。據師長周志道回憶,營長姜期勇"因苦撐硬拼,心力憔悴,瘦削枯黃,形容頓改,先後判若兩人矣"。
5月1日,中國軍隊展開全線反擊,日軍堅持至5月12日終於不支後撤,其中有一個中隊被第57師151團包圍在大小黃沙東北山麓的竹林中。第151團團長王奎昌為殲滅這股日軍,命令所屬炮兵不分晝夜的連續實施轟炸,並命令會說日語的軍士向日軍喊話勸降。日軍經過一夜的煎熬,終於在13日淩晨派遣使者向第151團投降。這是在抗戰勝利之前,日軍為數不多的全建制投降事例之一。
湘西會戰結束後,第4方面軍總司令部將參戰各部的戰果上報軍政部,經過評比,判定第51師戰功最為卓著,於是在11月24日授予該師榮譽旗,為"三五部隊"再得一旗。需要指出的是,在國民黨各部隊中,第74軍及所屬部隊是獲得榮譽旗最多的單位,總數達到4個,第51師也是國民黨軍隊在大陸時期的最後一個獲旗單位。
1947年5月,已經整編為第74師的這支"三五部隊"在山東孟良崮被解放軍全部殲滅。
偏居一隅、金門挽士氣
內戰全面爆發之後,國民黨部隊經過三年的消耗,其主力在三大戰役中損失殆盡。蔣介石被迫率領所屬殘部退守臺灣及周邊數個島嶼。1949年10月,解放軍以三個團兵力進攻防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不想在三天激戰中全軍覆沒。這次戰役直接影響到解放軍對臺灣的威脅,使蔣氏政權得以在臺灣立足,它也是國民黨軍隊在三年內戰中為數不多的幾次勝仗之一。
為了提升士氣、穩定民心,臺灣當局可謂是花盡心思來宣傳"古寧頭大捷",並於1950年6月8日授予參戰的第18師(師長尹俊)、第118師(師長李樹蘭)和第201師(師長鄭果)三面榮譽旗,此時距第51師獲旗已經過去了五年。
在1958年8月到10月的金門炮戰中,郝伯村指揮的第9師在解放軍的猛烈炮擊下堅守崗位,並組織炮兵實施還擊,第9師因此功勞於1959年7月14日被授予榮譽旗。這是第24個獲得榮譽旗的單位,此後再無單位獲得此旗。
第18師於1954年7月改編為第22師。1955年7月裁撤,所屬部隊改編為三個預備師,經過歷次改編,現僅存後備第903旅;第118師於1952年8月改編為第19師,1976年8月改稱第319師,2007年4月裁撤,所屬部隊改編為金東地區守備隊,並延續至今;
第201師於1952年11月改編為第49師,1976年8月改稱第249師,1999年4月縮編為第194旅,2006年7月改編為莒光地區指揮部,並延續至今;第9師於1976年8月改稱第109師,至2007年1月裁撤。
臺灣當局為了保持士氣,穩定軍心而陸續頒發了四面榮譽旗,使總共獲旗單位達到了24個。然而經過大陸的失敗和在臺時期的歷年整編,這24個單位已經全部消失,雖然部分部隊仍有延續,但這些曾經的榮譽番號和旗幟,只存在於展覽館中了。
飛虎旗:飛虎旗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團隊榮譽旗獎勵,因藍緞上繡有白色飛虎,又稱&quo -華人百科 https://bit.ly/3aAOrIS

    全站熱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mu64d71c83 的頭像
      timu64d71c83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格lj